zàobái

皂白


拼音zào bái
注音ㄗㄠˋ ㄅㄞˊ

繁体皁白

皂白

词语解释

皂白[ zào bái ]

⒈  黑色和白色。引喻为正确与谬误。

不分青红皂白。

black and white—right and wrong;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作“皁白”。

⒉  黑与白。多比喻非与是。

《诗·大雅·桑柔》“匪不能言,胡思畏忌” 汉 郑玄 笺:“贤者见此事之是非,非不能分别皁白,言之於王也。”
晋 袁宏 《后汉纪·桓帝纪上》:“膺 谓 覲 曰:孟軻 以为人无是非之心,非人也。弟於是何太无皂白邪!”
唐 杨炯 《从弟去盈墓志铭》:“岂期数有迍否,天无皂白。”
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新郑狱》:“公以无质实,叱去之。二人下,皆以官无皂白。”
王西彦 《人的世界·第五家邻居》:“﹝母子两人﹞一到了我对面的屋子,就不分皂白地把那位外省的年轻女子毒打了一顿。”

⒊  佛教称僧徒和俗人。僧徒衣黑,俗人衣白,故称。也称缁素。

国语辞典

皂白[ zào bái ]

⒈  黑白。比喻事情的是非原委。「皂」文献异文作「皂」。

《诗经·大雅·桑柔》:「匪言不能,胡斯畏忌」句下汉·郑玄·笺:「贤者见此事之是非,非不能分别皂白言之于王也。」
元·关汉卿《蝴蝶梦·第四折》:「不是鬼疾言个皂白,怎地得却回来?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皂白"的意思解释、皂白是什么意思由壹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随著里海吹来的南风,上百只死鱼被冲上位于巴库东方32公里霍夫桑的海岸。这些鱼体就是里海珍贵但已面临绝种的鲟鱼,因非法盗捕者不分皂白的杀鱼方式而成为受害者。

2.不分皂白的纽伦堡审讯只能证明一点,那就是:我们的敌人由于未能把希特勒抓到手而积忿难消。

3.真懂得经济学的,不会像苍蝇一样,不问青红皂白,只知道咬着一个“反垄断”的烂词儿不放,就自认为光明伟大正确高尚聪明睿智不同凡响鹤立鸡群了。

4.美丽的东西有了过失,要不分青红皂白的原谅他,丑陋的东西有了过失,要不顾天地良心的鄙视他。王尔德

5.因此,鼓动狭隘的爱国情绪,不分皂白地驱赶洋人是不足为训的历史阴暗面。

6.他冲进来不分皂白地骂了我一顿。

7.华韬这个名字还真是没取错,说起话来滔滔不绝,脱口而出,不分青红皂白总以为自己料事如神,还不及他爹一半。

8.施拉姆得出了不分皂白的结论:瞧,阶级斗争和辩证法造成了什么样的结果!

9.他冲进来不分皂白地骂了我一顿。

10.地狱中最黑暗的地方是为那些在道德危机时刻皂白不辨的人准备的。